建築地景

建築地景

藉由觀察建築物所在位置的變動,可見史語所在南港由無到有的發展歷程。1954年3月文物倉庫 (兼圖書室) 落成,12月本所遷移至南港現址。以此為起點,近七十年以來續有興築,規模逐漸擴充,至今計有七棟建築。其中四棟主體建築依落成時間的先後分別是:臺灣考古館 (前棟,1958)、傅斯年圖書館 (第一棟,1961)、歷史文物陳列館 (1986)、研究大樓 (1994)。

1954

1954
1954

1954年7月,南港新建文物倉庫兼圖書室落成,為中研院第一棟辦公用建築物,約在今日歐美所研究大樓南半區域。12月,全所遷至現址。

1954

本院早期的宿舍區。建於1954年,位於目前民族所一帶,共16間。右前為公共餐廳,院區與眷舍有圍牆區隔。

1954

中研院最早的大門,大約位於現今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休憩草坪、文物陳列館,與經濟所、民族所交界處。(左為管東貴,照片提供:管東貴)

1955

1955
1955

1955年8月,史語所研究大樓落成(現已改建為歐美所研究大樓),此為本院第一棟「研究大樓」,植物所、近史所、民族所籌備處曾借用二樓辦公。

1955

最初的史語所研究大樓(右)與文物倉庫(左)

1955

1955年落成的會議室,也是中研院南港院區最早的總辦事處辦公室(朝西),約在今文物陳列館前半部分。後來改為胡適院長臨時官舍。該高壓電塔於王世杰院長時期搬遷至今物理所東邊山頭。(文字說明:管東貴)

1955

本院早期的倉庫、會議室與員工宿舍區,此時的院區尚未建立史語所研究大樓。

1958

1958
1958

1958年4月,考古館(前棟)落成,作為本所考古學組人員工作場所,早期以整理大陸時期的發掘調查資料為主,並設有考古文物庫房收藏大陸運臺的出土文物。1970年代初期,本所參加「臺灣省濁水、大肚兩溪流域自然與文化史科際研究計畫」(濁大計畫),發掘採集了大量臺灣考古標本,也典藏於館內庫房。1979年,為紀念李濟對考古學的諸多貢獻,命名為「李濟紀念館」。1986年,歷史文物陳列館落成後,大陸考古文物、部分研究人員與工作人員轉至該館,考古館遂以執行臺灣考古研究為主,故稱「臺灣考古館」。

1958

1950年代本院全景

1958

1962年所攝考古館第一文物陳列室

1958

1966年4月1日,西班牙東方學院院長(右二)參觀考古館所收文物,陳仲玉(左二)解說。

1961

1961
1961

1960年12月,史語所故所長傅斯年夫人俞大綵,捐贈傅先生所遺藏書一萬二千餘冊。胡適故院長乃將史語所圖書館定名為「傅斯年圖書館」,以紀念傅斯年先生建所及對史學之貢獻。照片為1961年3月,傅圖奠基典禮,芮逸夫與奠基石。

1961

1961年6月,傅圖落成啟用。館內最為珍貴且具特色之典藏,首推4萬多冊的善本古籍,包括宋、元、明、清初刊本及稿、鈔本等。另庋藏14萬餘冊古籍線裝書,主要為清代及民初刊本,以史部與集部居多,其中有方志2千餘種。又有民間俗曲約1萬2千冊,以及歷代金石拓片約4萬幅等等,是學界非常重視的研究素材。

1961

早期傅斯年圖書館大門

1968

1968
1968

1965年起,由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補助經費,分期增建考古館後棟(二層),至1968年完工。照片為考古館後棟第一層完工。

1978

1978
1978

1978年,傅斯年圖書館擴建第二棟書庫,以因應本所規模及藏書日益增多所需。照片為第二棟外觀側面。

1978

傅斯年圖書館第二棟外觀

1978

現今傅圖第一棟通往第二、三棟之連通道。

1978

傅圖第二棟一樓書庫概貌

1986

1986
1986

1986年6月,歷史文物陳列館大樓啟用,一、二兩樓闢為展覽廳,博物館的規模乃初步成形。本館藏品除了圖書、金石拓片藏於傅斯年圖書館,明清時期內閣大庫檔案藏於明清檔案工作室外,其餘十四萬餘件文物,皆收藏於本館。主要內容為考古遺物十二萬餘件;原摩梯耶(Mortillet)父子收藏歐洲舊石器七千餘件;傅斯年先生購於北平的商周青銅器一批;居延漢簡一萬三千餘件;中國民族學文物約一千餘件。

1986

文物陳列館早期內部展場

1986

1997年8月,張忠謀參觀文物陳列館(為重新改建文物館,李遠哲院長協助對外募款,特邀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前來參觀,事後並獲捐款。)左二起:蔡怡君、杜正勝、張忠謀、劉益昌。

1986

為改善文物保存與展覽環境,歷史文物陳列館於1997年封館整修,至2002年完成,以「新學術」概念為主軸重新開館。照片為開館典禮剪綵。左起:杜正勝院士、李遠哲院長、石璋如院士、李亦園院士、黃寬重所長。

1989

1989
1989

1989年,增建傅斯年圖書館第三棟書庫,以容納更多藏書與設備,照片為建物部分外觀。

1989

傅斯年圖書館第三棟書庫外觀

1989

傅圖第三棟內部現狀

1991

1991
1991

史語所早期研究大樓與倉庫拆除,原址於1991年改建為歐美所研究大樓。

1994

1994
1994

1994年,現今研究大樓完工,一至六樓為個人研究室、專題研究室及助理工作室,七樓則是會議廳及討論室。

2008

2008
2008

2008年,臺灣考古館後棟改建開工,2012年7月竣工啟用,館內設有考古標本庫房、標本整理分析室、陶器修復室、科技考古實驗室、資料室、研究室以及電腦室等。

2008

考古館後棟設有公共藝術裝置,照片為2013年揭幕儀式。

2023

2023
2023

研究大樓現況

2023

研究大樓一樓設有「所史資料區」

2023

臺灣考古館前棟現況

2023

臺灣考古館前棟現況

2023

臺灣考古館後棟公共藝術裝置

2023

傅圖前廣場於2005年進行景觀整修,打造提供民眾休憩的平臺。

2023

傅斯年圖書館正門,上有孔德成所題館名匾額。

2023

2011年,傅斯年圖書館建館五十周年,啟用「傅斯年紀念室」。

2023

傅斯年紀念室內展出傅斯年先生各個時期的相片、手稿、文書,以及友人書信、日常用品等。

2023

現今傅斯年圖書館閱覽區與參考書區

2023

傅斯年圖書館閱覽室設有電腦區,除可查詢書目外,亦供使用者檢索「史語所數位典藏資料庫整合系統」,以及其他本所建置的數位化資料庫。

2023

傅斯年圖書館閱覽室今設有善本古籍閱覽專區,以供讀者檢閱館內珍藏文獻。

2023

傅斯年圖書館第二棟書庫概貌

2023

傅斯年圖書館第三棟書庫概貌

2023

傅斯年圖書館第三棟書庫概貌

2023

現今歷史文物陳列館入口

2023

文物館一樓大廳,大廳玻璃牆上「歷史文物陳列館」為杜正勝院士題字。

2023

文物館一樓紀念品販賣區,展示及販售文物館出版的展覽圖錄及文創商品。

2023

文物館一樓教育推廣區,此為辦理教育推廣活動及觀眾休息娛樂的區域。

2023

文物館一樓殷墟文化區,展示殷墟西北岡王陵區的大墓和祭祀坑的出土品。

2023

文物館一樓殷墟文化區,前方展示殷商的工藝技術,後方則是牛方鼎和鹿方鼎。

2023

文物館一樓東周文化區,此為汲縣山彪鎮一號墓出土的車馬器、食器與樂器。

2023

文物館二樓歷史空間,此為居延漢簡區,展示漢代邊塞居延出土的簡牘。

2023

文物館二樓歷史空間,此為豐碑拓片區一角所展示的巨幅拓片。

2023

文物館長年積極辦理教育推廣活動,照片為2023年辦理的「文物館遊樂園」活動。

 地圖繪製:李鎧廷